手机话费还有“慢充”吗?遇到“话费慢充”一定要小心,因为这可能涉嫌犯罪。10月9日,太原市反诈中心向社会发布紧急预警提醒,近期不少市民因“慢充手机话费”无意识“参与洗钱”,有人仅仅为了节省5元话费而被迫“封号”,也给生活造成大量不便。对此,警方也详解其中套路,让你知道“充个打折话费,手机号怎么被封了?”谨防成为诈骗分子“帮凶”。消费95元充100元话费当心有坑近日,市民李女士正在某二手购物平台出售商品,正好刷到了优惠话费充值活动。广告活动的页面上写着“180元可以充值200元面值的话费,72小时内到账,不到账可退款”。李女士曾经在其他平台充值过低价话费,因此并未多想,也没有观察卖家资质,直接购买并提交了手机账号信息。48小时后,该商家联系李女士,称话费充值到账,请李女士点击“确认收货”。李女士看了下自己的账户,确实已经到账,但点击收货时却弹出了安全提示。虽然看到了提示,但李女士仍然没有意识到这笔“交易”可能存在问题。几日后,平台交易系统自动“打款收货”。不久后,李女士接到运营商短信提醒通知,称其手机账号涉及诈骗案件。李女士十分疑惑,“我从未做出违法诈骗行为,怎么就涉诈了呢?”事实上,诈骗分子通过话费慢充值的过程,已经完成了诈骗赃款的“洗白”。警方表示,这种“慢充”话费近期在二手交易的网购平台较为多见,广告多以“优惠价格”给手机充话费为“卖点”。相关的商品描述中也表示,跟官方充值渠道比起来就是慢一点,一般是72小时内到账,但是优惠力度很大。由于动辄9折甚至8折的优惠力度,不少人为了省钱会选择使用。但殊不知,就在72小时内,用户充值的钱就会被不法人员经由修改充值链接,将话费充值订单与赌资充值订单进行替换,转移非法资金,完成洗钱过程。不得不说,犯罪分子为了掩盖犯罪行为,将违法收入“洗白”,还真是动了不少脑筋。而很多人本来只是想省点话费钱,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犯罪者的帮凶。警方揭秘“慢充”话费洗钱流程步骤一:广告吸引受害人诈骗分子会通过二手交易平台、社交平台、短视频平台等,发布低价“话费充值”、“油卡充值”、“电费充值”等各类优惠充值服务。由于近期运营商优惠话费力度较小,80%的折扣力度,甚至仅仅节省5元的极低折扣,既不会引起受害人警惕,也能够吸引想要“省小钱”的潜在客户购买低价充值服务。步骤二:通过诈骗充值赃钱受害人A购买充值商品后,诈骗分子通常会承诺“三天到账”,有时时间可能会更长,而这一段缓冲时间就是被运用于境外诈骗犯罪。境外诈骗分子收到干净资金后,通过赌博、杀猪盘、刷单等多种诈骗手段,对其他对象实施诈骗,使诈骗受害人B通过扫码支付、话费直充等方式,向受害人A的手机账户进行充值。简单说,就是诈骗分子通过话费慢充值的过程,完成了诈骗赃款的“洗白”。步骤三:手机账号因涉案被封禁受害人B发现自己被骗,故而选择报案处置,并提交了转账的手机号码。在如今高强度反诈防控体系下,警方立案追踪后,对受害人A的涉案手机号进行封禁处置。警方提醒防范五花八门“洗钱陷阱”说起“洗钱”犯罪,大家都觉得这似乎离自己很远,但现实情况却是犯罪分子早已挖好了五花八门的“陷阱”,那种脑洞大开几乎可以说是无孔不入。比如:针对棋牌室的“套现”打牌;针对花店的购买“人民币花束”;针对手机店收款码转账大额消费;针对银行网点的兼职预约取现。也就是说,在你看来日常的一个消费场景,都有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来洗钱,更不用说那些直接涉及资金周转的交易行为。警方表示,很多普通人成为了“洗钱”的一环,只是因为不了解犯罪分子的套路,或者完全是被蒙蔽和欺骗。这些人主观上并没有协助犯罪的故意,但是客观上就是用自己的银行卡,账户给犯罪分子当了“洗钱通道”,成为了网络犯罪的“工具人”,即便最后不承担法律责任,也免不了被卷入诈骗风险,给自己惹来不少的麻烦。为此,上述多种暗藏巨大的“洗钱”风险的行为,对所有人而言都是必须吸取的教训,且必须重视的危险。针对充值业务,警方也郑重提醒大家,日常充值消费,请选择正规渠道进行话费、水费、油费的充值,虽然优惠较小但安全有保障,切莫因贪小便宜吃大亏。其次,保护个人隐私和两卡信息。其中,身份证、银行卡和手机卡是当下诈骗犯罪的关键要素,切不可随意出售、出借、出租个人“两卡”和身份信息,警惕填写个人信息的“钓鱼网站”。此外,就是要警惕低价陷阱,提高法律意识。当下各类型诈骗多是深谙人们“贪小便宜”和“发大财”的想法,无论是低价充值话费,还是刷单等经典诈骗模式,只要提高防范意识,保持清醒头脑,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,就不会落入诈骗陷阱。
山西晚报记者 辛戈